可徒手摸虾!宝安区洪桥头人讲述茅洲河“由污变清”的故事
2021-03-22 07:59
来源: 深圳特区报

可徒手摸虾!宝安区洪桥头人讲述茅洲河“由污变清”的故事

人工智能朗读:

洪伟江向记者介绍卫星遥感影像图。

(二)

在洪桥头社区党委书记洪伟江的办公室里,挂着两幅卫星遥感影像图:一幅拍摄于2005年,画面上的茅洲河,河面狭窄,河水浑浊,两岸一片死气。另一幅拍摄于2019年,宽阔的河道水清碧绿,两岸的生态环境也再现生机。

洪伟江是土生土长的洪桥头人,作为社区的当家人,他还是茅洲河的社区级河段长,负责“茅洲河03洪桥头社区(左岸)”这一河段。洪伟江的名字和省级河长、省委书记李希,以及市级河长、市委书记王伟中等省、市、区、街道河长的名字一起,印在茅洲河岸边的公示牌上。

全长1.72公里的河段,洪伟江每周都要至少巡查一次,每个月必须有一次十分完整细致的巡查。

在岸边,洪伟江要查看入水口水质,检查岸边有无垃圾,巡查的轨迹都被手机里的“广东智慧河长”APP记录下来。

40多岁的洪伟江手机里存满了他在河边的自拍,中年男人憨厚笑容的背景,是日渐改善的茅洲河与河岸景观。这是“广东智慧河长”APP签到的规定动作,每天都要记录下这条河流发生的变化。

改善两岸生态环境是治水的根源所在,可茅洲河沿岸部分建筑的拆除问题成为推进治理首要的“拦路虎”,不少洪桥头人的自有物业也首当其冲。

洪桥头岸边的物业大部分建设于上个世纪80、90年代,当时并没有统一规划,这些物业是不是违法建筑,该不该赔偿,居民们议论纷纷。

“党和政府带领我们一起治理茅洲河,还我们绿水青山,我们要无条件支持!”社区的老干部、老党员们开始行动起来,“阿彪,我今晚过来你‘屋企(家里)’饮茶,得唔得闲啊?”他们和社区干部挨家挨户上门“讨茶喝”,先拉拉家常,再旁敲侧击地说说“正题”。

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”和业主做工作时,洪伟江总要提一提这句话,茅洲河治理好了,大家都将从中受益,而生态环境改善已经迫在眉睫。在燕罗街道和社区的共同努力下,该拆的物业全都拆除,过程中并没有遇到太大阻力。

更难得可贵的是,许多需要部分拆除的厂房,业主自费进行了拆除,又自费新建起围墙。有业主自行拆除了1000多平方米的厂房,保守估计每年要少收入12万元。

(三)

“治理好了,大家都好。”干部们上门做工作时说的话很快得到了应验。洪桥头人不仅亲眼目睹茅洲河水质的改善,连社区岸边的风景也大不相同——原来黑臭的沼泽地建起了燕罗湿地公园,公园水质基本达到三类水,河水清澈见底,不时能看到鱼儿游动。晚饭后,居民们喜欢三五结伴在岸边散步,洪桥头人母亲河重现了生机。

曾经饱受茅洲河恶臭之苦的厂房物业也迎来价值提升,原先每平方米租金7、8元都没人要的厂房,前年开始就涨到了20到30元,片区的居住和营商品质整体跃升。如今,还迎来了创新孵化器的进驻。

茅洲河“由污变清”以来,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,洪桥头人保护家园环境的意识也日渐增强。

洪伟江记得,有一天居民们找他反映,社区进驻了一个大理石加工厂。这引起了洪伟江的警惕,他立马到现场查看,果然发现了问题:这个大理石加工厂仅有70、80平方米的门面,已经挖好了蓄水池,架好了机器,但对于如何处理切割大理石产生的废水的问题,经营者却答不上来。

洪伟江通知了环保、安监部门上门检查,检查结果是该工厂不符合规范,必须搬迁,但经营者却犯了难,双方一时僵持不下。正在执法部门一筹莫展的时候,洪伟江与出租物业的业主沟通,提出能否免掉该工厂三个月的租金,使其可以顺利迁出。业主一听说是污染企业,二话不说便答应下来。就这样,这间污染企业还没来得及开工经营,就搬离了洪桥头社区。

[编辑:施冰冰]